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喀布爾的書商,和他的女人

喀布爾的書商,和他的女人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841040
陳邕
網路與書出版
2007年6月29日
93.00  元
HK$ 79.05  







* 叢書系列:Passion
* 規格:平裝 / 296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Passion


社會科學 > 閱讀









他的書,蘇聯人來了禁,聖戰者來了搶,塔利班來了燒。
他的女人,平日只能穿藍色,結婚那天必須穿綠色。兩種顏色之間,是女人的希望與絕望。

  「那個十一月的下午,宗教警察們在蘇爾坦的書店裡恪盡職守地工作。任何描繪著有生命的活物的書,不管是描寫人還是描寫動物的,都被拿下書架,扔到火堆裡。」

  蘇爾坦是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一個書商,三十多年來,他反抗著政府的思想箝制,而提供各類書籍給他的同胞。因為害怕被搜查,他把一萬冊的書籍藏在喀布爾各處的閣樓裡,他有個秘密的夢想:將來,要把它們全部無償捐給城裡被洗劫一空的圖書館。

  然而,對於自己的家人,蘇爾坦卻完全不是如此的慷慨。他執意要迎娶一位十六歲的女孩作二房,只因為大太太年老色衰;他要三個兒子輟學,每天十二小時拴在他的書店裡工作,只為了成就自己的圖書志業;他干預家中每位女眷的婚姻大事,因為婚姻是椿買賣,愛情只是笑話。

  二00二年的春天,挪威女記者奧斯娜.塞厄斯塔,到書商家裡與他的家人共同居住了四個月。她以客觀的角度,小說的筆法,讓書中角色們訴說自己的故事。在作者細密生動文筆的描摹下,我們彷彿聞到了布卡裡蒸騰的汗味、油煙味、與塵土味,彷彿也經歷了同樣的哀愁與絕望。回過頭來,我們才赫然明白,自己擁有的哪怕是再微小的幸福,竟是如此珍貴美好。

全球銷量超過200萬冊
北歐地區有史以來最暢銷圖書之一
英國2004年引進版年度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美國《紐約時報》暢銷書
榮登美、法、德、意、西、俄、日、韓等多國年度暢銷書榜
獲美國書店協會、英國書店協會、法國書店協會年度最佳圖書推薦
榮膺十多項國際性大獎、版權轉授近40個國家(瑞典、丹、荷、英、美、德、冰、拉脫維亞、希臘、法、義、芬蘭、西、葡、波蘭、韓、斯洛文尼亞、日、孟、以、印尼、土、保、巴西、愛沙尼亞、捷、匈、泰、羅馬尼亞、立陶宛、烏克蘭、印度、俄)

權威媒體讚譽

「直擊阿富汗人民生活的隱秘,擅長讓人物自己述說,講述在新聞報導中看不到的他們的真實故事。」——英國《泰晤士報》

「精彩絕倫的描繪……塞厄斯塔對她所看到的一切感到著迷,她的好奇心加上敏銳的觀察使得本書每一頁都引人入勝。」——英國《獨立報》

「非同凡響……筆觸誠實公正而富於智慧。」——英國《星期日電訊報》

「引人入勝……繪聲繪色地描寫了人們在最殘暴的環境下如何苦苦掙扎。」——英國《每日電訊報》

「對於阿富汗人的家庭生活,塞厄斯塔是一個敏銳而富於感情色彩的觀察者……《喀布爾的書商,和他的女人》讀上去像一本非常吸引人的具有報導體色彩的小說……從嚴格意義上的文學觀點來看,《喀布爾的書商,和他的女人》是一幅關於一個十分不幸的阿富汗家庭的肖像畫,毫無疑問這是西方記者對一個阿富汗家庭所曾作過的最細緻入微的描繪。」——美國《紐約時報》

「對一個華盛頓宣稱業已解放,但卻所知甚少的國家,精巧而又發人深省的描繪出其日常生活的細節,塞厄斯塔書寫的是不同的個體,但是她傳達的資訊卻要深遠得多……」——美國《華盛頓郵報》

「(塞厄斯塔)對於一個家庭日常生活的細緻入微的觀察,惟妙惟肖的描寫,尤其是對女性奴隸地位的深刻揭示,這一切預示著,對全體阿富汗人來說,前進的步伐是何等的艱難……每一個閱讀此書的人都能意識到這一點。」——美國《華盛頓郵報》

「對於一個處於十字路口的國家的引人入勝的描繪。」——美國《波士頓環球時報》

「塞厄斯塔直指人心的描繪既引人入勝,又動人心弦,一本令人震撼的國際暢銷書,必將成為描寫塔利班垮臺後阿富汗人民生活的最精彩絕倫的書籍之一。」——美國《出版家週刊》

「今日阿富汗的天才洋溢的寫照,文筆冷峻優美,充滿異域情調……。」——美國《科克斯評論》

「在長達三十多年的時間裡,蘇爾坦冒著被捕的危險出售書籍和其他印刷物,但是在家裡,在那棟他與母親、兄弟姐妹、妻子、兒子和侄子共同居住的飽受戰火摧殘的狹小公寓裡,他是個暴君……塞厄斯塔將塔利班垮臺後這個家庭的並不十分令人樂觀的場景,非常逼真地呈現在了讀者面前。」——美國《圖書館月刊》

「客觀公正地描繪面紗後面真實生活的作品——第一次將阿富汗婦女的境遇呈現在了讀者的面前。……《喀布爾的書商,和他的女人》一定會受到廣大讀者的熱烈追捧。」——美國Jackson’s Books書友協會網評

作者簡介:

奧斯娜.塞厄斯塔Asne Seierstad

  一九七二年十月出生,享譽全球的挪威戰地記者兼作家,被選為歐洲一百位最具有影響力的女性之一。畢業於奧斯陸大學,主修俄語、西班牙語和哲學史,之後又到莫斯科大學攻讀政治學。曾先後擔任數家斯堪的納維亞媒體駐俄羅斯、中國、巴爾幹半島、阿富汗、伊拉克和美國的記者。「911」後,她在美國對塔利班和基地組織開戰期間,在阿富汗進行實地採訪時,曾借住在喀布爾一個書商家中達四個月,透過與其家庭成員的密切接觸而創作了《喀布爾的書商,和他的女人》,出版後迅速暢銷全球,榮膺十幾項國際性大獎。作者也因身為深入炮火中進行採訪所表現出的勇氣和敏銳洞察力,而成為世界新聞界的明星。

  塞厄斯塔著有三本報導作品:《他們背對著牆:塞爾維亞的肖像》(2000)、《喀布爾的書商,和他的女人》(2003)、《一千零一天:巴勒達日記》(2005)。

作者獲獎記錄
1999年挪威最佳電視記者
2000年《 ELLE 》雜誌年度作家
2002年Free Speech「勇敢獨立戰地報導獎」
2002年國際婦女媒體基金會「新聞勇氣獎」
2002年挪威文學「布拉吉獎」
2002年挪威年度暢銷書大獎
2003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Kurt Schork國際新聞獎
2003年挪威年度新聞大獎
2003年瑞典外交部Jonas Weiss大獎
2003年義大利Ilaria Alpi年度新聞獎
2003年挪威培爾•金特獎
2003年西班牙Cirilo Rodr ? guez新聞獎
2004年英國Richard&Judy書友協會年度最佳圖書提名獎
2004年大英圖書獎「年度圖書獎」提名獎
2004年國際愛瑪獎
2004年法國書店協會大獎
2006年美國書店協會推薦書



# 前言
# 第一章 神秘的求婚者
# 第二章 焚書
# 第三章 一切由阿拉裁決
# 第四章 自殺與哀歌
# 第五章 商務之旅
# 第六章 你要惹我生氣嗎?
# 第七章 時代開始了
# 第八章 布卡吞沒的臉
# 第九章 三流的婚禮
# 第十章 一家之主
# 第十一章 少女的誘惑
# 第十二章 阿里的召喚
# 第十三章 塵埃的氣味
# 第十四章 無法跨越的半小時
# 第十五章 真主會死嗎?
# 第十六章 陰鬱的房間
# 第十七章 木匠
# 第十八章 我的母親「奧薩馬」
# 第十九章 破碎的心
# 尾聲





* 讀者評鑑等級:

4顆星
* 推薦人數:1,共有1位網友寫書評。
*

我要寫書評

1.
黃國華
/ 台灣台北
2009.03.29看黃國華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4顆星
『喀布爾的書商,和他的女人』主角是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一個書商蘇爾坦,以及他家族中的女人,他的媽媽、老婆、二房、姐妹、女兒等。然而真正的主角是阿富汗,這不市一本純粹的小說,而是挪威女記者奧斯娜.塞厄斯塔花了很長的時間和這個阿富汗書商的家庭一起生活下的近距離採訪記錄,藉由這個家族的故事忠實的反應出一部份阿富汗的面貌。

以我們對蘇爾坦的認知而言,或許會認為他是矛盾的,他對書痴愛、不畏懼政府思想的鉗制,即使罰錢、囚禁、書店被摧毀,他依然不畏強權與困難地建立起他的圖書生意,他熱愛阿富汗的文明並為阿富汗的教育付出心血,他冒著違反塔利班政策的風險,偷偷保存並藏匿了大量書本,替阿富汗文化的過去與未來之間盡了一個最大的文化傳承使命,他的志願就是要把這些書捐給已被破壞殆盡洗劫一空的圖書館(這點精神倒是和我很像呢!)。

可是這位思想開明的阿富汗中年商人,對於家庭卻有著最僵固與最大男人的專制思想,在他中年時,不顧家人的反對娶了一個16歲的女孩幫成二房,只因為大太太年老色衰;他不讓三個小孩唸書,要他們每天花十幾個小時在他的書店與其他店鋪內工作,犧牲後代的學業與他對書與知識的熱愛,有著明顯的反差,他專制地決定家中大大小小女眷的婚姻,把他的姐妹與女兒的婚姻當成商業的交換,這不禁讓人想到華麗一族的二房高須相子;蘇爾坦的母親貪圖自己對家事的使喚以及享受被照料的方便,不讓最小的女兒順利出嫁,自私地把她栓在身邊,這也讓我想起宮部美幸著作「樂園」那位大家族內自私老祖母的情節。

這個家族的矛盾,和這家族內眾多被大家長強制壓制的故事,正是阿富汗的縮影,看了這本書有種感覺,之所以會有神學士那種抿滅人性的基本教義專制,應是源自這個國家的長久僵固傳統,而這些傳統的根源就是資源不足,造成所有人都必須靠壓抑來維持秩序,我們不能用自己的價值觀去強力批判那個國家的種種,畢竟即便今日最自由民主的一些國家與地區,在過去也是一樣的,只是阿富汗的進程比我們晚個幾世代罷了。


在那個國家的女性,不要說是婚姻,連受教育、交朋友、上街買東西、甚至看男人一眼都被當作是罪惡、恥辱。男人擁有一切,他們有權支配所有的事情,女性只是奴隸,這個國家在經歷過蘇聯軍的轟炸、塔利班的摧毀後,看似終於能為思想帶來一些改革,只是這些活在古老制度下已久的女人,還是卸不下那充滿自我壓抑容易自我放棄的傳統面紗。




我看過神學士破壞千年佛教石像的影片,是什麼樣的心態造成塔利班神學士的自我毀滅的行為呢?我想是根源於對萬物的絕望,因而去追尋古籍中的純粹世界,藉由排他與強迫人民的方式去消滅人們的慾望,這和美式資本主易與金融市場的股市大師完全是兩個極端,大師或華爾街用極度貪婪的慾望去挑起人們挺而走險的蠢行,塔利班用高壓與違反人性的手段去斷絕人類的物資與快樂的欲望,兩端拉扯下,911的七年後竟是兩敗俱傷呢。


本書的重心一直繞著阿富汗女人的悲慘,如被當成商品來改善家中生活,被破出賣子女,被剝奪受教權與工作權,被迫不公平從事大量的家庭勞動,被迫賣淫卻又要受到極刑的處罰,一不聽話就會被家族的父兄殺害,這都還是二十一世紀的歷史。

看本書有點沉重,和『追風箏的孩子』不一樣,?書是屬於報導文學,沒有起伏的劇情動人的橋段,過於寫實以致於不像『追風箏的孩子』充滿了溫暖,文筆與文學性更是比不上『追風箏的孩子』,不過若你是真正想要了解阿富汗的現實面的話,這本書應該算是一時之選吧。

評:四顆星。





其 他 著 作